《通灵》第20季的线下海选,和往年并不是太一样。
太久远的事暂且不提。
就说最近六季的《通灵》吧,每年线下海选的流程其实都一样。
总共有三个环节,会放在第一集播出,分别是——
第一关,幕后感知。
这一关是《通灵》的传统海选环节,第1季的时候连100人都凑不齐,但到了第19季,拿到节目通告过来的参赛者就已经增加到400余人。
节目组会在会场布置一个黑色的屏风或幕布,提前在后方做好陈列布置,参赛者们则各显神通,之后进入小房间单独面对镜头,说出以自己的能力察觉到的幕布后面的人或事或物。
在这一关,节目组设置过诸如循环播放法老之蛇实验的屏幕、水族箱中正在进食的食人鲳、据说能让人听到奇怪声音的名画、一罐混杂着不同种类的蛙的标本……[1]
尽管线下海选的参赛者逐年增多,但这一关过后,就只有30-45人能够参与到下一个环节的选拔。
第二关,车尾箱寻人。
这是自第13季起新增的环节,到目前为止,每一年的规则都在发生轻微的变化,并没有固定下来。
这个挑战被安排在一个大车库里,30辆小轿车分为两列停放,其中某辆车的尾箱会藏进一个人,而参赛者们有十分钟的时间,在不打开车尾箱盖的情况下,说出哪辆车里有人藏身其中。
这一关的藏身者和所用到的轿车,自第14季起,都是自愿参加的《通灵》的观众及其座驾。
他们的参与度很高,既是见证人也是出题者——他们往往会向挑战成功的参赛者提出新的问题。
在这关后,只有20-30名选手有资格进入最后一环。
第三关,X先生。
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环节。
参赛者们逐一被蒙住双眼,由工作人员引入一个房间,房间中央的浮夸椅子上,坐着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名人。
灵媒们要在失去视觉的情况下,面对他或她,说出自己对面前人的观感或判断。
无论是外貌、性格、经历……都可以说。
通灵的观众们非常喜欢这关,因为每季参加的名人对他们而言就仿佛是一个彩蛋,还能通过灵媒们的发言,获知关于这些人的一些八卦。
当然也会有观众讨厌这关,因为他们觉得,自己心目中名人的形象遭到了破坏。
来参加拍摄的名人们爱这关,是因为有讨论度就有热度,还有一些人是希望借此机会向灵媒们打听一些事情,总之他们的期待多数得到了满足。
但他们也会恨这关,恨的点自然在于,自己从未诉诸于口的隐私被披露了出来。
灵媒们爱这关吗?还真不好说。
毕竟很多名人要维持良好的公众形象,只要说出来的东西可能会对此造成影响,哪怕灵媒们坚信自己说的是对的,名人们也有可能极力反对,甚至以此质疑又或批判灵媒的实力。
可是对灵媒们而言,这一关也有它的好处。
——如果能够得到名人的认可,那对他们而言,就是一条大客户人脉。
无论如何,这线下海选的最后一关,最终能够闯过去,并进入到《通灵》正式比赛拍摄的……
只有不到二十名参赛者。
得益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,以及一些明星选手的加成,这几季《通灵》是一年比一年出圈。
更别提今年还有个第20季的噱头。
因此打从公布报名渠道那天起,节目组就收到了大量的报名信件,数量比起上一季翻了一倍都不止。
虽然随着《通灵》全球名气的逐步扩散,以及海外版权的越卖越火,最近几个赛季报名毛熊版的选手越来越多,选手国籍也越来越多样化,但是节目组还是没想到,今年会火成这样。
哪样呢?
去年是4000多封报名信,今年直接翻倍到9000多封——这还只是自主报名的参赛者人数。
如果算上网络上被观众们热情推荐的以及其他国家版本《通灵》向毛熊版——始祖版本——内推的,节目组要筛选的对象直接突破了一万人!五位数!
而在这一万余人里,非毛熊籍选手竟然占据了超过70%。
还是用去年,第19季的数据作个对比。一年前自主报名人数是4300多,推荐参赛者是400多,共计4800多人,其中毛熊籍选手2500多,占比刚好超过50%。
另外就是,毛熊版《通灵》,对外籍参赛者而言,语言关可并不好过,尽管可以自带翻译,但用翻译也有可能导致信息流失和转换出错的问题。
所以历届毛熊版《通灵》,除了本国选手以外,外籍参赛者也多以外籍斯拉夫人及其后裔、毛熊国周边国民、还有前熊国国家的国民为主。
在第19季报名海选的外籍参赛者中,若是去除掉前述三类,就只剩500多人,还不到总数的12%。
但是今年,前述三类参赛者,加起来也只占了报名总人数的31%。
也就是说,生活在非毛熊语环境的外籍参赛者,今年的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报名总人数的40%。
去年,节目组以为总数近50%,其中超过10%是生活在非毛熊语环境的外国籍选手,就已经是《通灵》的上限了,还满心欢喜。
因为《通灵》作为一个他们亲手开辟出的冷题材节目,创下了毛熊国真人秀综艺外籍人士的报名纪录。
谁知道他们的目光还是太短浅了。
今年的数据比起去年,那就是单方面吊打,而要是拿出去和别的节目做对比,那简直就是惨无人道的屠杀。
报名人数的剧增,带来的第一个问题,自然就是随之而来的,筛选线下海选名单工作量的剧增。
这个问题是最好解决的,加班、临时工、从其他节目组借人。
是伤点儿小钱。
但这个报名人数,也足以让节目的广告赞助商心甘情愿地掏出更多的钱。
第二个问题就是,原有的赛制可能已经不太适合这些选手了。